70年70人 | 中共地下党员周起渭:“黎明前,希望寄托于共产党”
2019-06-09 09:32:38 李先元 孙超慧

  •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民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上海解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嘹亮的歌声四处回荡。在淮海中路上,有一支“人民宣传队”在第一时间迎接人民子弟兵的到来。而今已逾90岁的周起渭当初是这支队伍的策划组织者之一,日前,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bd5246e29f89456da79f533575ad9668.jpg

    △庆祝上海解放,有轨彩车驶过南京路

    周起渭生于宁波鄞西樟村。日军占领樟村后,周起渭和老乡们绕道慈溪,在庵东趁黑夜登上木船,渡海到闵行,几经周折,由外滩进入租界,我在堂叔的钟表店当了学徒。”

    在堂叔的照顾下,周起渭能勉强糊口。1942年上海当局规定:国产米不论数量,一律严禁运入租界。居民口粮配给“户口米”,米价杂粮价疯涨,就连买玉米粉也要排队。“当时规定,大米4升、面粉10市斤、豆类5升以上不准带入市区;查出要处死。”

    “我寒冬腊月天不亮就得起来,在米店‘长蛇阵’里等开门。有时终于排到,但米已售罄,只能空手而返。”

    艰难困苦没有压垮周起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南京东路慈淑大楼(现东海大楼)的新亚图书馆很多藏书,其中有大量进步书籍。他喜出望外,在那里他读到了鲁迅、茅盾、巴金、高尔基等人的文学著作。而后又买到了苏联的《时代日报》《时代》杂志、《苏联文艺》和《丹娘》《卓娅和舒拉》等革命文学作品。

     s_3261b880556a419e91186c78847d3ace.jpg

    △周起渭近照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时,上海的大小马路上鞭炮声四起。抗战胜利的喜悦持续没多久,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弄得民不聊生,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

    1947年,在堂叔帮助下,周起渭进入牛庄路中华第四职业补习学校进修,在那里结识了同学钱德镛。他俩常去八仙桥青年会活动,听孙起孟、陈巳生、林汉达等作报告,一起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

    “一天钱德镛对我说,有位朋友从解放区来,想不想见?我表示十分愿意。他笑着向我亮明了共产党员身份。5月,我被批准为中共党员。”周起渭激动地说。

     54aab29bb16540308372ccf52fb98f22.jpg

    △周起渭收藏的革命宣传画:红军陕北汇师

    1948年2月,周起渭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到成都北路知行夜校入学,组织文娱活动,成立学生会,培养进步青年,发展党的外围组织。“适逢‘申九惨案’。我们写文章、出墙报,声援工人罢工,发掘、培养、团结社会进步人士。”

    当年秋天,周起渭奉命撤出那家夜校,进入华龙路(今雁荡路)中华第一职业补习学校,开辟新阵地。上海电力公司的王孝和英勇就义后,上级通知周起渭,约定紧急应变讯号:若有人无端送文具等杂物上门就是警报,应立即隐蔽。“不久后,随着党员周宝训在利群书报社事件中不幸被捕,上级要我们立即停止活动,组织联系也暂告中断。”周起渭说。

    1949年初,周起渭与党组织恢复了联系。随着4月24日南京解放。周起渭接到上级决定: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全力以赴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5月中旬,上海战役开始。按照上级布置,周起渭和同伴们向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投寄函件,要他们停止作恶、立功赎罪,保护好文件档案;向企业主散发宣传品,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和解放军《约法八章》

    s_6d6f84487e474f389193007af6e3d444.jpg

    △周起渭收藏的革命宣传刊物

    1949年5月24日,周起渭正借宿在静修路朋友家,熟睡中突然被敲门声惊起,来人相告:“解放军进市区了”。

    周起渭急忙赶回家取物,途经老西门,见几名解放军战士身背数支缴获的步枪,从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自西往东走来。福煦路(今延安东路)浦东大楼前停着一辆坦克,人去车空。嵩山路国民党警察局门前,挂着一面白旗。成都北路上有支解放军部队往北挺进,虽遭到抵抗,仍勇敢地跃过马路往苏州河方向而去。

    周起渭取了需用的物件后,赶往复兴中路上的一所机械学校报到。接着几日,他与同事上街执行“人民保安队”和“人民宣传队”任务,在林森路沿线维持社会秩序,动员商店照常开门营业;高举红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高唱革命歌曲,欢庆上海解放。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