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魔都持续高温。
烈日炙烤下,黄浦区城管队员们依旧坚守在执勤的一线岗位上,拆除违章搭建、整治乱设摊和跨门营业、宣传执法垃圾分类……他们是高温酷暑下最美的“一抹蓝”,用汗水诠释“城管执法”蕴含的使命和责任。
当天,记者跟随瑞金二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张少华,体验他们默默辛劳的一天。
办法总比困难多
8点不到,张少华早早地来到了南昌路152号办公地点,换上蓝色制服,戴上专用帽,提前半小时开始了一天工作。
张少华的第一站,是南昌路74弄的陈老伯家。“他们家比较特殊,就老人和儿子两人,陈老伯身体不好,所以每次我都上门去和他谈。”
张少华擦了擦头上汗告诉记者,因为陈老伯在自家天井里搭了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所以必须做通其思想工作,尽快予以拆除。
一踏进陈老伯家,一股湿气和霉味让人很不舒服。地上,地板坏了补,补了又坏,3种颜色拼接在一起显得很突兀。
凌乱的小房间内,堆满了各种杂物。天井处的违章搭建下,放置了一张单人床,平时给儿子睡。面对这样的违章搭建户,张少华的拆违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张少华向老人宣讲起了拆违政策,又从搭建违章建筑的危害性讲到了拆除的必然性。看得出,这样的思想工作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你放心,我们拆违也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好。”离开陈老伯家,张少华又立刻联系了街道、居委以及中队领导,商讨如何为陈老伯家“螺蛳壳里做道场”,改善父子俩目前的居住环境。
算起来,张少华已经拥有10多年执法经验了。“拆违工作,是一个敏感又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只要多些换位思考,多些服务意识,办法总会比困难多。”说着,张少华又赶往了淮海路。
淮海中路一弄堂口有一无证经营的烟杂店,存在了很多年,平时占用公共通道跨门经营,长期影响公共消防安全。
“一个弄堂口本来4、5米宽,几间房子加上烟杂店堆东西,通道就剩下一半距离,侬讲进出方便伐?”张少华现场取证时,周边居民不断反映。
现场,该经营者不仅拿不出张少华要求其出示的营业执照或新的证明材料,还反复以“遗产继承”“生活困难”“没有帮困”等理由搪塞,不愿意配合。
其实,张少华来之前已经对该经营户作了不少了解。“经过多次走访,我了解到,该店主在上海至少拥有1-2处可以居住的房产,与他说的“一穷二白”“生活困难”完全不相吻合。”
面对对方的百般狡辩,张少华郑重告知其经营行为违法,并依法依规对其发出了居民自行整改告知书。
“如果逾期不整改,街道社管办将会同城管、拆违办一道,对该处无证经营场所实施拆除封门整改。”张少华说。
有“温度”执法唤起更多市民理解
转眼已过了12点。张少华顶着烈日,匆匆赶往办公室。蓝色制服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没事,回去换套制服,下午继续跑。”
吃完中饭,休息片刻,张少华又赶往了进贤路。“进贤路沿街商铺的拆违难度,无异于一场战役。”
张少华介绍,不长的进贤路上,有违搭商铺接近20家,且均属于历史违建。为了打好这场“硬仗”,张少华和同事们在拆违过程中,一次次地反复走访,摸清商铺实际情况,了解群众真实需求。
当天,张少华带记者去的那家商铺,在天井处搭了违章建筑,并已完成装修。房东虽已同意整改,但商铺租户坚决不同意,“我租金都付了,并且天井和屋内是装修一体,拆了天井影响了我整体装修效果。”
张少华和租户、房东进行了一番恳切的面对面交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房东和租户原先的抗拒情绪缓和了,对张少华的信任感也多了不少。
“拆违是基本底线,但之后商铺在改造细节上如需我的意见和建议,很愿意做点贡献。”张少华在亮明态度的同时,也对违搭户予以了关心。
“做城管10几年,我觉得,好的执法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让市民能理解你、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