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暖了,为什么我还是怕冷?答案可能在这4种“病”里……
2019-04-11 10:32:10 生命时报 范俊仪
  • 春天的倒春寒

    夏天的空调房

    冬天的寒潮

    ……

    对于怕冷的人来说

    生活处处是战场

    明明天气回暖

    眼看大家都换上了单薄的春装

    冷得瑟瑟发抖的你恐怕要纳闷了

    为什么我还觉得冷?

    s_1ee1b996b1734f3b89538b0892b37a13.gif

    常怕冷,警惕4种病

    经常怕冷,也许意味着你的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隐患。比如,以下4种病症,就很容易导致人怕冷畏寒。

    6b1734be29d54237b1ce0af3fd806228.gif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甲减患者能量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容易畏寒。

    同时,患者还会出现乏力、手足肿胀、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变胖、便秘,女性则会出现月经紊乱、过多或不孕等症状。

    2.雷诺现象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一般缓慢。

    典型发作分为3期:

    缺血期,患者手指、足趾皮肤多对称出现发作性苍白、僵冷,伴有出汗、麻木或疼痛,很少超过手腕。

    缺氧期,受累部位继续缺血,皮肤发紫,皮温低,疼痛一般较轻。

    充血期,患者多有刺痛感等。

    3.周围动脉病

    一般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供受阻,引起肢体缺血。多在60岁后发病,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其典型症状是肢体运动后局部疼痛、紧束、麻木或无力,停止后即缓解。

    患者除肢体温度较低外,还会营养不良,皮肤薄、亮、苍白,毛发稀疏,趾甲增厚,严重时出现水肿、坏疽与溃疡等。

    4.神经性厌食

    这是一种心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进食障碍。

    患者摄入能量不足导致机体产热下降,容易畏寒,且伴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等,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贫血、缺乏某些元素(如维生素B12或铁元素)、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及饮酒等都会使皮肤温度下降,感觉浑身发冷。

    让你越来越冷的7个习惯

    “感觉冷”不一定是真的寒冷,也许只是不良习惯惹的祸。

    s_7c1ef2ab256a43f39cad58a263c66210.gif

    1.不爱运动

    运动时肌肉收缩可产生更多热量,中低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是安静时的3~5倍,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则是安静时的10~20倍。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2.吸烟

    美国心脏协会会刊《循环》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会对人体血液循环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即使抽一根烟,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明显下降。

    3.衣物太紧

    紧身衣物易导致手脚等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建议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4.爱吃素

    很多人吃素后还控制主食的摄入,用果蔬代替,这样会导致人体热量不足,更怕冷。如果习惯吃素食,应适当增加主食比例。

    5.吃寒凉食物

    爱吃寒凉食物,常吃冰激凌、喝冰水等会使身体阳气不足,导致怕冷。建议怕冷的人尽量少吃寒凉食物,也应少吃西瓜、绿豆、鸭血等凉性食物。

    s_ba9ebef55c5f4fae88df4fe117dba490.gif

    6.过度节食

    食物摄入人体后,一般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用于保持体温和供人体散热。

    吃得太少,身体能量跟不上,会使人体气血亏欠,内脏营养不足,导致四肢寒凉。

    7.疏于保暖

    缺乏保暖意识,穿着过少,会使人体代谢变缓,更容易失去热量。

    春季衣服过薄,会消耗体内热量,相较而言,女性身材娇小,产生热量的肌肉群更少,代谢率更低,因而更易丧失热量。

    当感觉冷时,可以及时增加衣物,减少身体通过皮肤传导、散发热量。

    5件事拯救怕冷的你

    建议怕冷的人从以下几方面调养身体。

    1.吃对食物

    如牛肉、羊肉,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胡椒、咖喱等调味品,不要大量吃西瓜、黄瓜、梨、螃蟹等寒凉的食物。

    s_fd170dd829e44971b4bfc3b49d6ea274.gif

    以下几种微量营养素参与能量代谢,如果缺少会降低人体的御寒能力:

    维生素C

    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

    B族维生素

    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体内起到辅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而缺氧则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


    钙离子有助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抵御寒冷。

    2.选对运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3.多晒太阳

    天气转凉,如果户外活动减少,可在阳台上晒晒背部,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

    4.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控制在40℃左右,同时可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s_52cd1c8314984af397f7818c7b3952aa.gif

    5.护好“重点部位”

    阳虚体质(常表现为手脚发凉,上腹部、背部或腰膝怕冷,喜静,易腹泻)者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以下几个部位:

    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得不到保护,体内阳气容易外散,天冷出门建议戴顶帽子,最好盖住前额和耳朵。

    颈部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还是咽喉要道,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这使它“身体”格外娇贵。

    怕冷的人可选择有领的衣服,尤其是老人,起风时外出最好戴围巾,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病有好处。

    腰部

    腰为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如果你本身就怕冷,那就不要让腰部裸露。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

    膝部

    膝部受凉可能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避免裸露膝部,同时注意运动不要过量。

    阴雨天、空调房中也都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受潮,可在膝盖上盖一块小毯子来保暖。


全部评论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