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共和国70年光辉历程,展现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
即日起,黄浦区新闻中心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题专栏,通过记者视角,讲述黄浦人团结奋斗、永不懈怠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反映黄浦经济社会发展给全区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现在至5月底,本专栏选取一些基层采访点,由记者分批进行蹲点调研采访,首期刊出来自小东门街道金坛居民区的蹲点报道。
居民关切的问题如何高效解决?
“现场会”与“居民自治”相结合
金坛居民区用实践说“行”
绿化维护有了新途径
4月19日是记者在小东门街道金坛居民区进行蹲点采访的第一天。当天的晨会上,社工朱子贤报告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居委干部们的注意。
他说:“据居民反映,面筋弄里有些植物慢慢枯掉了,还有人开始往花坛扔垃圾。原本美美的口袋花园,现在看着让人有点心疼。”朱子贤是面筋弄的三位“弄长”之一,除了每天抽空去面筋弄了解情况,居民们还会经常通过打电话,第一时间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告诉他。
面筋弄口袋花园当初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出了不少好点子,所以对它的“一举一动”,大家也都格外关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沙继春说:“等会儿去现场看看,妇联近期做过跟绿植相关的活动,也一起去出出主意吧。”
晨会结束后,居委主任陈洁领着居委妇联干部等人直奔面筋弄。途中,陈洁告诉记者,面筋弄改造项目完成后,后续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慢慢浮现出来,绿植的持续养护和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到了面筋弄之后,记者看到另两位“弄长”已经到了。
大家对整条弄堂的绿化状况进行了巡视,最后,队伍停在了弄堂中心的口袋花园里。记者发现,一圈走下来,这支队伍居然壮大了。原来,有几位居民起先因为好奇而驻足,后来又为了有话要说也加入了进来。
在商量“怎么办”的时候,有居民提出,很多邻居平日就有侍花弄草的爱好,而且也养成了每天都要来这里坐一坐的习惯,不妨试试把这里的绿植交给他们来管理。
这个建议一出,在场的人纷纷点赞。居民有参与的热情,居委有可调动的资源,不一会儿,一项旨在实现绿化长效管理的“面筋弄绿植认养自治项目”出炉了——
首先,由街道妇联组织居民代表到相关组织接受绿植养护知识培训,成为社区乐绿讲师;然后,由“学成归来”的乐绿讲师对居民志愿者进行培训;最后,居民志愿者与各个补种后的花坛进行“结对”。“现场会”还当场指定朱子贤负责该计划的落实和推进。
4月22日早上,记者跟随例行巡视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沙继春和居委主任陈洁,来到位于黄家路99弄的南花苑小区,查看老年活动室建设的进展情况。
在沙继春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两间相接的矮平房,两扇大门都刷上了赤红色的新漆;走近了透过窗户往里瞧,几个储物柜整齐地靠墙摆放;两个房间中间是一道移门。平房外,一块约5平方米的水泥地看上去似乎还没有干透。
据了解,新的老年活动室月底就能完工,使用细则将由居民们共同商定。投入使用后,这里既可以容纳两个小型活动同时举行,用移门隔开各不相扰,也可以在人多的情况下,打开移门,两个房间并用。
陈洁也是南花苑小区的住户,她告诉记者,3月初对南花苑居民进行调研时,有居民表示,小区里没有老年活动室,老年居民们开展活动常常需要向物业借会议室,遇到物业或者业委会开会,活动就不得不延期或取消。
可是,在这个有着21年房龄、已然寸土寸金的小区里,给居民们找个专属的老年活动室,谈何容易?
这个问题乍听之下难解,不过很快就有了答案。没几天,沙继春和陈洁再次来到南花苑,这次,一起来的还有小东门街道党建办、管理办以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原来,基于对南花苑小区的了解,金坛居民区的干部和社工们经过合计,想到这里有一个长期闲置的房间,很多年前曾经用作为民理发室,可否把它利用起来?于是,他们把可能涉及的职能部门召集到现场进行勘察、磋商,听取业委会、物业、楼组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现场一致通过了“南花苑老年活动室改建项目”。
至于那块水泥地以及旁边新增的洗手池,则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几位围观的居民对项目组献计献策的结果。他们提出,新的老年活动室上方正好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如果能把树荫下的地面进行平整施工,然后放上桌子、椅子,这里不仅将成为老年居民的活动空间,小区居民乘凉也能多一个好去处。
4月23日上午,南花苑小区“零距离花苑自治项目”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他们的第四次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教唱——圆满结束。
据本场活动的负责人、居民志愿者王嬿嬿反馈,本次活动有近20名居民参加,有些还一大早就来帮着布置会场、分发歌谱。夏志华老师是居民区党总支为项目组从隔壁小区“挖”来的外援,他从乐谱教起,到坐姿、呼吸、练声,居民们学的也是格外认真,不到一个小时,大家的演唱就得到了夏老师的初步认可。
最值得高兴的是,去年因为是否要加装电梯而出现隔阂的几位居民,今天也重新坐到了一起,摒弃前嫌唱起了同一首歌。
“坏”消息则是活动室快要坐不下了。王嬿嬿告诉记者,“零距离花苑自治项目”课程计划目前已经排到了12月,课程内容是居民们在居委给出的活动框架上自己拟定的,唱歌、垃圾分类、心理疏导、智能手机应用等,应有尽有。
正因如此,前几次活动几乎场场坐满,她开始担心,之后的活动要是“爆场”了怎么办。陈洁告诉她别着急,新的老年活动室预计4月底完工,5月初就能使用了。
4月24日早上,记者在前往金坛居民区的路上接到了面筋弄另一位“弄长”发来的消息,原来面筋弄13号楼道墙面上的垃圾分类彩绘开始上色了。这个彩绘可不一般,从彩绘的内容、尺寸的确定、画具的选购、彩绘的执笔,全部由面筋弄13号楼的楼组长方金生亲手包办。
就在几天前,记者和方金生曾经有过一次对话。当时他还参与了面筋弄绿植认养项目,并代表居民参加相关组织的绿植养护培训。
他告诉记者,通过培训,他认识到垃圾分类和绿化维护一样,都是环保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他主动向居委请缨,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把垃圾四分类的相关知识画到楼道内的墙面上,既美化了楼道,又能让住户们在进出楼道的间隙,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看着方金生照着图纸,一笔一画地在墙面上画着,记者仿佛看到了他描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家,还是面筋弄更为绚丽的明天。
记者手记
记得长辈们回忆起以前的里弄生活时,常说起邻居们聚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并且感叹,随着人们相继迁入新公房,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日益疏远单薄了。然而,记者在蹲点金坛居民区采访的几天里,发现这里的居民常常聚集一起,不过谈论的却大多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比如对比老公房加装电梯的优缺点、历数那些容易分错类的垃圾,再如相互交流参与社区自治项目的心得体会。
这里的居民为何会如此热衷于参与社区自治?从蹲点过程中接触到的多个案例,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居民们在参与社区自治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参与感和成就感。金坛居民区党总支沙继春告诉记者,在总结年初完成的面筋弄微更新改造项目时,他和同事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面筋弄最早是小东门闻名的“脏乱差”,在历届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和居民志愿者的共同奋斗下,面筋弄的逐渐成为“卫生弄”“文明弄”。去年,配合拆违、大调研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开展,面筋弄又进行了微更新改造。针对违章建筑怎么拆?新增设的口袋花园里装点啥?“弄堂会客厅,零距离家园”怎么布置?居民们在前期调研中纷纷献计献策。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现场会开到了居民的身边,更是激发起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以主动加入现场会的讨论为起点,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这个项目中。
在蹲点小东门街道金坛居民区采访的过程中,我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
1+1>2,各类现场会和积极参与其中的居民,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两大助力。也正因为如此,金坛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经常把会议从办公室移到现场,以开放的心态邀请居民参与。正如沙继春所说,今年将争取通过丰富多彩的自治项目,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南以南花苑“零距离花苑项目”为代表、北以“面筋弄微更项目2.0”为代表,做到居民参与自治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