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9岁的李琦,用一颗善良质朴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自己精湛的技术抚平病人的创伤,被大家誉为“抚平病人伤口的天使”。1995年,医院以她名字将换药室命名为“李琦换药室”;2003年,李琦获得了护理领域的国际最高荣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所颁发的第39届“南丁格尔奖”;2018年,又获得“中国好护士”称号。
△年逾古稀的李琦依然坚持为病人服务
退休多年的李琦至今仍坚守在伤口护理一线,每周为病人服务半天时间。8点不到,换药室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有烫伤、割伤等急性伤口病人,也有糖尿病足、手术、放化疗术后不愈等慢性伤口病患,其中有不少是从外区或外地赶来的疑难伤口患者。换药室的门一旦打开,李琦就开始接待病人,直到门口没有病人候诊为止,经常是一抬头,时间已经过了中午,有时甚至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
因为长期捏着镊子,李琦的拇指关节已经变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镊子、引流条、棉签和纱布在她的指尖灵活地“舞动”。终于接待完了所有病人,李琦摘下口罩,忙碌了四个多小时的她,没有一句怨言,而是面带微笑,淡定从容地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决心我这一生要圆一个大大的仁爱之梦。我用了几十年时间,用我毕生的经历,用我实际行动,努力地、勤勤恳恳地编织着我的理想之梦。”
△李琦的学生也已经成长起来
几年前,有一位70岁出头的童女士,她胸前中央有个比鸡蛋还大的疤痕疙瘩,内部已经形成复杂的窦道伤口。她跑遍了各大医院,经历了六次手术,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济于事,伤口从黄豆那么大,一直发展到鸡蛋那么大,每天脓血、臭味不断。2015年,她经人介绍来到了李琦换药室。李琦悉心护理童女士的伤口,并用她自创的中药油膏为她换药,每周换2、3次,经过三年多时间,童女士的伤口终于彻底愈合了,至今没有复发。
1978年,顾涛遭遇车祸导致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那年他只有23岁,是家里的独苗。由于家庭困难,他的父母无法送孩子来医院。李琦就利用午休时间或下班后的时间上门为顾涛的伤口换药护理,节假日也不曾间断。没想到这样的义务服务,李琦一做便是21年多,一直坚持到顾涛生命的终点。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李琦依然陪伴着他,弥留之际,顾涛对她说:“谢谢你!陪我走完最后这段路。”
△李琦(左二)和她的徒弟们
上世纪80年代,李琦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率先提出“湿性愈合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伤口保湿,使糖尿病伤口和其他深层的伤口通过换药和护理得以愈合,避免了患者手术和截肢之苦。她的这种方法领先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国际标准敷疗,而且适用的创面范围广、价格便宜。
由她研制的中药油膏“立奇膏”对伤口具有保湿、消炎的作用,对烫伤、褥疮等伤口的疗效显著。解决了深度伤口包括压疮、放疗伤口过去无药可换的难题。“立奇膏”由此获得了发明专利和24届优秀科技发明铜奖。
而为众人所不知的是,当年为了试验“立奇膏”的疗效,又不能在病人身上做试验,李琦硬生生地在自己的腿上剜了三个窟窿,以此来比较不同配方的治疗效果。
△李琦(右一)换药室的护士已经延续到了第四代
李琦特殊的换药手法,使一般的窦道伤口能够愈合,避免了再次手术。如今,她的弟子,在这间换药室内已经延续到第四代。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把她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油膏实现标准化生产,在更多医疗机构包括居民家中得以普及推广。“我会一直做到我做不动为止。”李琦淡淡的一句话,却那么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