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林卫慈和他的创新团队:智造更多的“火眼金睛”
2019-07-11 09:26:48 李先元 孙超慧
  •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源于太上老君炼丹炉的百般磨砺;林卫慈团队自主研发的客流眼,历经整整十年,七代升级更新,终于闪烁出“中国智造”的骄人光彩。

    bd3d98e90856461a8bec4f2a7adbb585.jpg

    △林卫慈(右二)和项目团队商谈方案

    用光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平台结合,让仪器识人快速准确,民营企业家林卫慈精心耕耘10年,坚持“专精特新”,开发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视频自动识别产品,让监控摄像具有神奇辨识力和记忆力,提升了诸多领域的管控效率。

    世博会上初显身手

    上世纪80年代,林卫慈在一家国企中担任计算机主管。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激励下,林卫慈辞职下海创业。

    林卫慈将目光聚焦在宽带无线技术领域,设立了专项技术研究中心。这个领域的户外应用专利技术是一个空白。他组织技术攻关,最终有了新的突破。

    此后,林卫慈始终将自主创新放在首位,2009年,研发了被称作“神奇眼睛”的第一代客流眼产品。它借助视频采集手段并通过嵌入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对移动物体和事件的跟踪、统计、分析、追溯、报警,并可以每5分钟更新一次实时统计数据,用绿、橙、红色在电子地图上自动标注客流密度,可以通过手机和显示屏让游客及时了解动态,也可借助新闻中心的网络由媒体发布所需信息。

    后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客流眼的识别精度达到90%以上,林卫慈获得了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产品初次登场,便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大显身手。在世博园区运营指挥中心、中国馆、法国馆、船舶馆、太空馆、人保馆、世博轴等处共安装了460余套。

    不仅如此,2010年4月20日,针对世博会试运行第一天地铁马当路站大量客流满溢的情况,交通协调保障中心决定:在地铁站周边引进客流眼,将它运用到开放的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世博会结束后,林卫慈收到了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一封感谢信:“及时掌握正确预判整体及区域客流量是世博会安全、有序、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新联纬讯利用其参与的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专项)课题‘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世博园区客流导引系统开发及工程应用’所取得的成果……体现了一个上海本土成熟IT企业先进的技术能力和较强的项目实施能力。”

    <section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png");" background-position:="" right=""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repeat:="" padding:="" 8px="" box-sizing:="">
    研发产品造福社会

    s_f355e8de726449598dce9a29e3bc7728.jpg

    △林卫慈在办公室

    客流眼的成功应用,使林卫慈感受到,坚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他谋求创新转型,从打造公共安全到城市智能管理入手,他的产品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所和领域中。“新天地”一处景点的邮筒屡屡被投入垃圾,附近摄像头24小时监控,也未抓到不文明行为者。

    林卫慈改进了客流眼技术,锁定停留在投信口附近的人,并在终端实时发出警报,最终成功抓到了向邮筒投入垃圾的人;在昆明中央商业广场,客流眼与电子围栏、振动传感器等优化整合,提高了识别精度和监控效率。广州亚运会组织方将客流眼搬到了运动场馆……

    2017年林卫慈又推出了客流眼第五代产品:基于视频分析的景区大客流管理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系统可容纳一座城市或一个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景区客流,结合天气、节假日、票务、交通等多元信息,以高能运算和海量存储为中枢,以模式识别和深度学习为核心,实现大客流的预测、预判、预警。

    从原先的客流实时监控提升到客流预测分析,服务面进一步扩大。上海市科学情报所对该产品评价为:具有“新颖性”和“国内领先水平”。

    除此之外,林卫慈将客流眼的开发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开发“城管眼”、“老人看护眼”等。

全部评论
  • 匿名用户 2021-05-06 08:03:18
延伸阅读
阿拉黄浦
×